阳关,位于今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镇,为汉武帝开辟河西,"列四郡,据两关"的两关之一,距今2000多年。汉武帝,我国开辟西域的伟大功君,为抗击匈奴,经营西域,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四郡,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。下图为阳关烽燧。
真正的阳关在下图的开阔戈壁上,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,"丝绸之路"南路的关隘,兼有军事、边贸、文化交流等功能。想当年有多少商贾、僧侣、使臣、游客曾在这里验证通关,
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,就是从阳关回到长安的。 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唐?王维一首【
送元二使安西】让中国的小学生都知道阳关的大名。在此我刚收的是大汉雄风,包括文人。 阳关遗址,人称"古董滩",到处可见碎瓦残片,是当年历史的见证。 古董滩流沙茫茫,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。沙梁之间是砾石平地。汉唐陶片,铁砖瓦块,俯拾皆是,当地人说:"进了古董滩,空手不回还。"
自古以来,阳关在人们心中,总是凄凉悲惋,寂寞荒凉。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,游人可凭吊古阳关遗址,还可以远眺绿洲、沙漠、雪峰的自然风光。
班超,家境穷困,在官府做抄写工作,掷笔长叹:“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,像傅介子张骞一样,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?”班超出使西域,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。班超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,以便共同对付匈奴。他以机智和勇敢,克服重重困难,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,断了匈奴的右臂,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,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。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。其间,他靠着智慧和胆量,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。
茫茫千里沙漠,万里戈壁,当年的守边将士是何等的不易啊?
以后图片是阳关博物馆。

评论